文章详情
程度较轻的低血糖:可无任何症状,但常表现为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饥饿、头痛、头晕,注意力难以集中等。
程度较重的低血糖:患者会出现如喝醉般的状态,随意大小便,脾气恶劣、喜怒无常、暴力倾向等。
严重的低血糖:可以表现为意识不清、肢体痉挛、大小便失禁、癫痫等,甚至发生死亡。
血糖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,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。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低血糖的标准并不一样。正常人低血糖的标准是<2.8mmol/L,而糖尿病患者血糖<3.9mmol/L就属于低血糖了。
1、长期营养不良:长期营养不良,过度消耗,如神经性厌食、慢性吸收不良、慢性腹泻等,会促使血糖下降。
2、空腹饮酒:空腹过量饮酒刺激胰岛索大量分泌,也会引起低血糖。
3、某些疾病:比如严重肝病时,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,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;肾上腺、甲状腺、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。
4、糖尿病:虽然说普通人也会有低血糖,但是更多的还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。
当低血糖找上门时,许多糖尿病患者会有所顾虑,害怕吃糖吃的太猛,血糖又一下升上去了,因此会选择馒头、饼干等主食来缓解症状。这虽然也是在“补糖”,但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“多糖”,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,才能被人体吸收,速度相对较慢。
然而低血糖“身手”太快,缓慢补糖并不足以抵挡它的攻势。因此救治低血糖患者,我们也得讲究一个“快”字。马上进食糖块、果汁、蜂蜜等“单糖”食品,这类食物可以很快被肠道吸收,迅速“打退”低血糖。
除了补糖,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应对之策:
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:如果家里备有血糖仪,马上进行血糖测定,如血糖≤3.9mmol/L,迅速补充15克左右蜂蜜、白糖、葡萄糖粉等“单糖食品”。若症状消失,但下一顿饭间隔的时间还有点长(>1小时),建议多吃1份主食,比如1片面包、1个馒头等。
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:低血糖反应较重,意识出现障碍的患者,可以将白糖或糖块调成液体,慢慢喂食。
而且,出现以下两种情况,应尽快送医:
● 意识较清醒的患者在补充单糖15分钟后,症状仍不能缓解;
● 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意识严重丧失或昏迷,身边的人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救。
1、降糖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医嘱,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递增,降糖速度及幅度不宜过快、过大。
2、养成定时监测血糖的习惯,餐前监测血糖,把控好服药后进餐的时间和进餐量;运动前监测血糖,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量。
3、生活规律,严格控制饮食,进食定时定量,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。积极采用分餐制,一日至少进食三餐,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正餐之间增添2-3次餐。
4、外出时必备糖果、饼干和急救卡片(注明姓名、电话、用药、急救手段等)。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食物,纠正低血糖。如果突然低血糖昏迷时,身旁的人根据急救卡片可以快速地帮助患者苏醒。
5、尽量做到不喝酒。因为酒精对胰岛素起到协同作用,能够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。另外,保持每日的运动量基本稳定,如体力活动增加,活动前应适当进食或加餐。